
邮轮港口的全新文旅体验
本文已编辑收录入《好服务,这样设计:23个服务设计案例》
–
设计方:BIGmind创新咨询
客户:新绎旅游
设计师:张焱、张梦虹、陈一菲、孟箕风、李绍羽
时间:2018年
北海国际客运码头位于中国南部一个四线旅游城市,它作为通往热门旅游海岛的主要入口,每年近2,000,000人在码头乘船登岛。新绎旅游作为中国旅游领域龙头企业,不仅负责经营当地客运港,还拥有其他旅游服务业务,同时他们也拥有一个有60年历史的造船厂,蕴含深厚的航运文化。但经营到近几年他们发现,如此大量的游客只了解旅游目的地,对品牌几乎没有感知。加上近年OTA(Online Travel Agency在线旅游)的渠道下沉势头猛劲,正在逐步蚕食客户在线下服务的优势抢夺商业机会,使客户的品牌与用户更加割裂。
–
“如何建立用户与品牌的连接与互动?”“如何更好为如此庞大数量的用户提供旅游服务?”新绎旅游带着这些问题找到BIGmind,共同迎接挑战创造新的服务体验。
–
“码头不仅是个交通客运站,更是个枢纽,是整个海岛度假区的门户。”
——新绎旅游副总裁刘德军
–

–
在进行项目前,我们对人、系统、文化进行了深度的了解。
为了洞察和分析游客们前往海岛旅行的全历程,我们在北海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,了解到60位游客对旅游的态度和历程中的痛点与需求。同时我们运用了VR拍摄的方式记录下典型游客的体验全历程,与客户共同深入地了解4种不同类型的游客对于客运站、品牌的需求和期待。
接着,我们以启动工作坊为起点,让他们理解用户、了解现存问题、畅想品牌创新方向。这次启动不仅促进了双方信息的输入,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内部一线工作人员与上级领导的沟通。随后通过与6位领导层的深入访谈,了解到品牌与商业的困境。
我们还以同理心体验的方式坐着“海上出租车”、登上海岛,去感受游客所能感受的旅游文化。
–

–
我们得出了对于用户与品牌的洞见:
对于用户来讲,他们缺乏信息的连接与传达。大部分的旅客都是第一次且仅有这一次前来,但在整个旅程中,从家——船——岛的信息都是割裂的,旅客们对购票信息、航班信息、客运码头的服务信息和景点旅游信息等都很不了解。其次,游客来到北海是想感受文化的转变。计划去这个海岛旅行的游客通常都是内地居民,对大海以及游轮文化是陌生的,他们很大程度事为了获取和过往生活经历不一样的体验。
站在品牌的角度,游客仅仅把客运港当成是一个交通中转站,对品牌是毫无认知的,并且组织内部也仅把它当做一个交通小枢纽来进行运营。
–

–
为此,我们通过与顾客的紧密合作,重新定义了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:从提供功能性的客运服务转化为品牌化的旅游启程服务,把客运码头从客运中转站转化为旅游的起点。围绕着这个策略我们设计了一个更好让游客连接家、船、岛的品牌旅游启程服务,并在有限时间内通过敏捷式创新的方式快速推动。
首先我们对五个核心阶段进行了场景的切分与深化设计,根据现有的资源和服务模块,构建出一系列分别传递航运文化、旅游氛围、客运通行、休闲享受的物料和装置,并对应到4类客群将海岛旅游服务整合成2种服务型产品。同时我们会通过多层次多尺度的原型模拟进行充分测试及验证,以保证设计经过多次验证与优化。
–

为了更好地让服务概念能传达给品牌的管理者和一线工作人员,以及促进各部门的协作,我们举办了一个落地工作坊,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计划,并且进行设计的优化和迭代。除此之外我们还现场协助和各种交付物,协助客户和第三方施工方把设计实现,并帮助他们以后进行持续创新。
–

–
到目前为止已有195万名游客感受到新绎的启程服务。大多数游客在第一次到达客运港时,能更清楚地知道该去哪里取票以及后续的流程,减少了游客内心的不确定性和不安。反过来,这也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,不再需要回答过多的基础型问题,客户投诉率也减少55%。品牌在客运港多个触点上的露出,提升了客运港的品牌化形象,同时也加深了游客对于码头的记忆度。游客在码头有了更多可拍照留念以及在社交网络分享的时刻,在游客记录珍贵的记忆的同时,也是对客运港、对品牌和对当地旅游传播的一种方式。
–

–
“我们通过构建品牌化的旅游启程服务,成功让服务设计和落地发生在中国的四线城市,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设计带来的变化。我们希望服务设计并不只是在一线城市被人们所要求和习惯,在经济和文化并不那么发达的城市里也能创造价值带来改变。”
——BIGmind资深服务设计师 张梦虹
–